這篇原文是 2003.7.13 寫的, 昨天跟 ted 看了搶救雷恩大兵後, 想到這片

這二片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片子, 但相同點是畫面的殘忍性. 而戰地琴人還更殘忍

當然不是說雷恩就是合家觀賞, 或, 戰地琴人賣弄殘忍.

而是對生存, 對人生, 對一生的記憶的一種殘忍.



戰地琴人





Wladyslaw Szpilman 的故事

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Wladyslaw Szpilman, 1911-2000),
在二次大戰中, 關於他, 真人真事生存的故事.



導演平實的運鏡, 帶著觀眾回到主角的記憶, 戰爭的真實面.

沒有一般商業電影的誇張和各式的催情, 卻震撼著人心.

片中德國軍官對主角說, 不要謝謝我, 謝謝上帝, 希望我們都能死裡逃生.

生存, 是重要的問題, 當親人都不在了, 你會為了誰或什麼而生存?

戰後, 主角回到電台, 彈著同首蕭邦的夜曲, 曲中已多了無奈.



The Pianist



(圖: Wladyslaw Szpilman 本人, 電影中的演員和他有幾分相似)



在 DVD 中的額外片段中, Wladyslaw Szpilman 琴上放著家人的照片,

Wladyslaw Szpilman 本人彈完這首蕭邦的夜曲時, 我見到在影片中的他落淚了.

我曾看過一段魯賓斯坦 (20世紀一位偉大的鋼琴家, 已過逝)

首度回到波蘭的演出 (若沒記錯的話) 的影片, 彈的是另一首蕭邦的夜曲,

音樂廳內滿滿的觀眾, 沒人出聲只有感動的熱淚, 許多人就任由淚水流著.

魯賓斯坦不帶著炫技, 內練平實的琴音卻是最動人.



這是一部好片, 導演刻意的不花俏, 平實反而效果卻最強.

記得看過一個影評說這部片淡淡的, 甚至於, 導演亦不是把主力放在主角上, 進而質疑.

但我卻認為, 導演刻意採用單純的運鏡, 卻能在平實中, 比繁複的處理手法, 更多的震撼.



推薦給各位這部電影 - The Pianist



Wladyslaw Szpilman 的網站: http://www.szpilman.net/



2009.5.11 補記上一個現實中 Szpilman 彈的這首蕭邦夜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AFwZP_gW2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izas1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